朱由检说完这话之后,很是高兴得坐在御座上,等着大臣们惊喜的表情,而后对他山呼万岁。
可是,他已经说完好久了,为何底下的人还没有什么动静?
哦,一定是太过惊喜,所以还没反应过来吧!
殿前一片寂静,几个阁臣甚至揉了揉耳朵,怀疑自己适才是不是听错了什么,可转头见对方也和自己一样的神情,这才确定皇帝的确是说了要涨俸禄。
第一个说话的是如今的户部尚书郑三俊,他从队列中走出,脸上没有笑意,甚至还有些为难,开口说道:“陛下,这两个月来,国库的确丰盈了许多......”
抄了好几个大臣和亲王的府邸,不充盈才怪呢!
可银子是抄家来的,总有用完的一日啊!
“可是,”郑三俊继续道:“可如今要用银子也如流水,战事的抚恤银子,毕侍郎要的制火器的银子,王侍郎造船的银子,陛下,太多地方要用银子,若是涨俸禄,怕是不够啊!”
郑三俊的担忧也是其余几个阁臣的担忧,不能因为现在国库充盈了,就把钱不当钱了吧。
虽然陛下是好意,但...不行!
朱由检万万没想到,自己这提议得来的会是反对,他张了张嘴,最后说道:“抄晋商也会有一大笔银子,况且,朕不是提了加商税嘛...”
“陛下,抄家的银子迟早有花完的一日,加税之策,尚未平稳,还请陛下三思!”郑三俊继续道。
“给你们涨俸禄,不单单是为了你们,也是为了朝廷,”朱由检起身,走下台阶说道:“百官俸薄,不可能不营私舞弊,大官贪污以致富,小官贪污以救贫,所以朕才决意以俸养廉,只有足够的俸禄,让诸卿生活无忧,才能断了贪腐这条路。”
朱由检解释了自己的意思,不说百官心中有多少触动,但感动总是有的,他们的俸禄的确是太少了,有时候想着,还不如京城摆摊的小贩赚得多。
寒窗苦读数载,不就是为了仕途么,踏入仕途也不仅仅是为了心中的抱负,还有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。
郑三俊也沉默了片刻,还是犹豫道:“可是国库...”
“郑卿,”朱由检说道:“晋商这批银子,足以支撑今年所有支出,而今年之后,不管是商税也好,清屯充饷也罢,都会走上正轨,届时,太仓库的收入成了活水,兵将的粮饷也不会依赖太仓库,所有的一切,不会有问题!”
“可是...”郑三俊想着,晋商能有这么多银子?
别是陛下信口胡邹的吧,一整年的支出呢!
“朕相信你们!”朱由检的最后一句话,让郑三俊瞬间闭了嘴,是啊,陛下提携他们到内阁,不是让自己提问题的,是让自己来解决问题的。
陛下相信他们,他们也该相信陛下!
“是,臣领旨!”郑三俊躬身下拜,其余人见户部尚书没了意见,俱是躬身领旨,同时心中也忍不住雀跃起来,朝廷终于要涨俸禄了,今后的日子,可能好过一点了。
“至于如何涨,涨多少,郑卿,还有范卿你们也是,散朝后来武英殿。”
“是,臣领旨!”
朝堂上再无别的事,唱和声之后,朱由检便带着一众阁臣回了武英殿,刚走到门口,见倪元璐带着一个年轻人站在殿门口等候。
这个年轻人,便是徐光启的学生陈子龙了。
但见他手中捧着几册厚厚的书籍,垂目躬身,穿着一件青衫,身姿颀长,面目清瘦。
“去把宋应星叫来,”朱由检朝王承恩吩咐了一声,继而转头朝倪元璐和陈子龙说道:“进来吧!”
几人进了武英殿,倪元璐和陈子龙躬身行礼,“臣参见陛下!”
陈子龙已是进士,也赐了官身,不过是因为母亲病逝丁忧而卸了职务,之后又一心一意整理徐光启的书稿,倒没来吏部报到。
朱由检再次打量了他一眼,开口道:“陈子龙,《农政全书》你整理的时候当也详细看过,不知你有何想法?”
陈子龙忙上前,说道:“臣整理老师文稿,擅作主张,将文稿分为农政和农技两部分,包括开垦、水利、荒政等,这些内容在以往农书,包括《齐民要术》、《农书》等都是少见...”
朱由检听着,见陈子龙小心抬头看了自己一眼,点点头鼓励道:“继续说!”
陈子龙见此,才放心继续道:“老师认为,水利为农之本,无水则无田,因建奴和流贼肆虐,大明西北有广阔的荒地弃而不耕,臣也听闻,陛下施行清屯充饷,可屯垦需要水利,另外,近几年旱灾频繁,粮食减产,书中也增添多数十种可食用野草野菜......”
陈子龙洋洋洒洒说了近小半个时辰,朱由检虽然知道《农政全书》说了什么,可也由着他说。
阁臣们本是听着,可听到后来,范复粹、郑三俊等人俱是目光灼灼得听着陈子龙,以及他手中捧着的书册。
开垦荒地、兴修水利、防治旱灾蝗灾,还有棉花、甘薯
第二百九十九章 农本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